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花炮“金三角”的岁末自白

    信息发布者:wanglongping
    2016-12-09 18:23:19   转载

    花炮“金三角”的岁末自白

    花炮“金三角”的岁末自白炮竹声声,辞旧迎新。自孩童时起,在每个国人的心中,放烟花、听炮声,便是过年的一项重要活动,也是童心未泯的成人与孩子们共同的狂欢。但放烟火的习俗从何而来?古代的烟火是否就是《爸爸去哪儿》中打的铁花?中国花炮文化研究专家宋燧文对《新领军者》表示,打铁花只是中国花炮史中的旁枝侧叶而已。

    驱兽除病的花炮史

    花炮“金三角”的岁末自白

    花炮“金三角”的岁末自白

    “在《爸爸去哪儿》中,爸爸们奋力击打的盛有铁水的花棒,绚烂美丽,与现代的烟花非常相似,但它并不是现代焰火的雏形。这项从北宋开始流传的汉族民间传统娱乐活动,只是流传于驻马店市确山县的当地民俗。”

    据宋燧文介绍,古时的花炮是利用烟火药,通过燃烧或爆炸发出声、光、色等效果,以供观赏的火工娱乐产品,若要寻根,还要到花炮生产“金三角”——萍、浏、醴去看看。那里从古至今都代表着全国乃至全球花炮产业的水平。

    “萍浏醴”是江西萍乡、湖南浏阳以及醴陵地区的简称。在这里,花炮的发展已经走了千年的长路。

    “花炮的起源,最初是为了驱赶野兽。”在原始社会,人们从山坡上砍来竹子直接掷入火中燃烧取暖,竹筒内的气体会因膨胀而发出爆裂声,山魈野兽闻声遁逃,人们便发现了这种驱兽的妙用。后来,药王孙思邈受此启发,最早记叙了“硫磺伏火法”,火药雏形始现。但花炮真正的祖师,还是贞观年间的李畋。

    在萍、浏、醴三地,李畋是个妇孺皆知的名字,他们称李畋为“爆竹老爷”,为他塑像,建祠堂,在他生日的那天祭祀他。所以,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李畋故居、李畋公园、李畋广场、李畋庙、李畋雕像等等,据说,这些都是为了纪念这位用炮驱瘴英雄的。

    据传,当时灾害连年,瘟疫流行,李畋的好友也不慎染疾,乡人言称为山魈邪气作怪(实为瘴气),将危害一方。李畋焦急之下想到父亲曾说燃竹可壮气驱邪,即试之。但爆力不足,他便在竹节上钻一小孔,将孙思邈等人研制的硝药填入,用松油封口引爆,效果极佳。乡邻仿之,一时山中爆声四起,清香扑鼻,瘴气消散,李畋好友也病愈,乡民对他都颇为感激。但这种竹爆携带不便,且不安全,李畋又以纸代竹,经反复试验,其声如雷,光气四射。后来,这种爆竹除用于驱除瘴气,还用于婚丧喜庆。此后,他便被视为烟花爆竹业的祖师。

    李畋生于醴陵、萍乡、浏阳三地交界的麻石街上,这里保留了李畋的故居。故居没有刻意的装饰,只是一间简陋的堂屋,其对面是一座戏台。看似普通,但隔街相望,却是两个省的距离。据当地人讲,以前这条街一边属于江西,一边属于湖南,虽然人们语言、风俗相通,却有两省之别。

    走进故居,里面供奉着李畋塑像和牌位。有人说,这半栋建筑只是文献记载中古人为李畋修建的“佑圣观”,而非李畋日常起居的“老屋”。但也有村民讲,“松仙庙”才是供奉李畋的庙宇,“以前只是一座小庙,香火却很旺盛,每年李畋生日的时候,这里都人山人海。”据《萍乡地方志》记录:明洪武三年(公元1307年),上栗人民在“佑圣观”设立爆竹祖师神位,每年4月18日,到“佑圣观”祭祀李畋。

    虽然李畋在萍、浏、醴颇具影响力,但因缺少资金等原因,爆竹生产一时未能发展起来,直到宋代,始建作坊、爆庄。

    花炮始于唐而盛于宋,宋代民间便开始用纸筒装火药,并用麻茎编结成串,做成“编炮”,和现代鞭炮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从古诗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入暖送屠苏”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”中可知,宋朝人们就已形成了除夕燃放花炮欢庆的习俗。

    至清代,金三角地区的花炮产业也趋成熟,品类繁多,花炮被运往各地,广泛用于送旧迎新、婚丧嫁娶等场合。据说,李鸿章为讨好慈禧太后,从浏阳购进一批价值六万金大型盆花,运到京城供太后观赏。各级“官绅竟起效法,一时侈风大炽”,纷纷举办焰火晚会以讨好上司,取悦同党。

    花炮“金三角”的岁末自白

    花炮“金三角”的岁末自白

    禁放令下的萍浏醴

    萍浏醴因花炮而扬名,因花炮而发展。千余年前,孙思邈在浏阳采药炼丹,就隐居在城东的虎脑山,他发明的硝磺火药促进了花炮的发明。花炮祖师李畋在三省交界的麻石街土生土长,他将花炮制作技艺传授给很多人,技艺得以传承。为什么单单是这里能够出现诸多与花炮相关的名人,为什么这里能至今雄霸花炮产业的霸主地位?这可能都与当地的风土民情有关。

    如果以航拍的角度向下看,在湘东赣西有一片丘陵地带,那里盛产竹木和硝石、硫磺,这些是制造传统爆竹必不可少的原料。而浏阳河、南川河和醴陵渌江几大主要河流为花炮的运输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。此外,这一带人口密集,劳动力资源丰富,也为花炮的生产提供了便利。

    古时,浏阳有“十室九爆”之说,即指十之八九的人从事花炮生产。即便如今,依然如此。现在来到浏阳,萍浏醴三地花炮产业依旧是支柱型产业,在这片地区蓬勃发展着。虽然如今多地推出了“禁放烟花爆竹”政策以保护环境,但萍浏醴的人们对花炮产业的发展依然乐观。

    时值年关,在占有花炮产业半壁江山的浏阳,花炮生产商们依然繁忙如初。“在新政策下,一些小的花炮厂商确实关停,但对剩下的厂商影响不大。虽然现在的大环境并不鼓励燃放花炮,但花炮市场并非如人们想象中陷于窘境。即便在非年非节的平日里,花炮厂也不会有一分一秒停工停产。”国际烟花协会秘书长刘东辉对《新领军者》表示,“从国内来讲,全年销量平稳,因为民俗原因,一年四季都会购买花炮,只是在过年期间需求集中,生产量格外大。因此,对工人有巨大的需求量,常年存在招工困难的状况。并且,随着国外市场的成熟,对花炮的需求量一年比一年多,每年都能有六七亿元的销量。”

    关于环保问题,刘东辉说,“几乎所有花炮生产商常年都在研究要如何降低污染,生产出烟更小、噪声更小的产品,所以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也是最多的。之前推出的环保型冷烟花就是其中的代表,它具有无烟、无毒、无刺激性气味、无残渣的特性,已广泛适用于婚礼、庆典等场合,连小朋友都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拿在手中玩耍。但因技术问题,它仅适用于民用小型烟花,其他种类的烟花我们还在继续研究如何改进工艺,更加环保。”

    早在2013年,浏阳花炮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,已由政府牵头准备修订烟花爆竹地方标准,将安全环保指数引入烟花爆竹产品质量标准,通过专业PM2.5设备监控产品烟雾和含硫量,只有各项指标按规定都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。自环保型花炮诞生,虽然售价比传统烟花贵40%—80%,但推向市场后立即受到国内外客商的欢迎。除了技术革新,花炮之乡的人们还在进行各类花炮文化建设。走在浏阳街头,有关花炮的花炮文化民俗园和烟花艺术体验中心、历代花炮诗画长廊等都在筹建中。浏阳大瑶镇还有个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,馆内藏有明末清初的花炮印刷版、手推车等百余件古时实物,还能亲眼看到传统工艺的展示。

    在浏阳,每年的五月到八月,国际烟花协会还会举行专业的焰火燃放表演,让游人能一睹浏阳烟花的风采。游客也能亲身体验燃放烟花鞭炮的乐趣,感受它的环保与安全。

    今天,萍浏醴尽管已分属两省三市,但这三个地方的方言、民风依旧相似。从山这边的萍乡开到山那边的醴陵,再从醴陵一路铺展开去,能把浏阳的风景看尽。浏阳河两岸,马王堆汉墓、谭嗣同故居、浏阳文庙、浏阳算学馆等文物古迹,也许是了解萍浏醴文化的另一面镜子,待君来访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